今天是
首页
紫砂知识频道
电子画册
新品导购
繁體中文
精品紫砂直销区
|
特价清仓甩卖
|
高档商务紫砂杯区
|
紫砂摆件及雕塑区
|
紫砂相关商品
|
紫砂陶艺茶艺相关知识
(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出处)
【字体:
大
中
小
】
回目录
上一篇:
宜兴红茶甲江南
下一篇:
怎样品大红袍
宜兴紫砂古龙窑
中国宜兴紫砂工艺陶是风格独特、驰名中外的名陶。从明代始,留下了许多有关紫砂陶艺的著作,如《阳羡茗壶系》、《阳羡名陶录》、《阳羡砂壶图考》、《宜兴陶器图谱》等等,一般都是记述宜兴紫砂工艺及名人名作,很少记述宜兴紫砂生产的重要工具——宜兴紫砂古龙窑。它已成为历史而一去不复返。现在仅存的宜兴蜀山前墅古龙窑,它的结构和烧造方式相似,紫砂是宜兴的精细陶,有其特殊性,分工严密,对于研究古代紫砂,鉴别当代和古代紫砂器,物证上有其重要的区别。1976年秋,宜兴羊角山紫砂古龙窑的发掘,为紫砂起源证明了,宋代已开始单独烧造紫砂陶器。
许多关注紫砂的朋友,盼析了解这段历史的沉钩,本文为研究者提供参考。
一、龙窑沿革
宜兴早在新石器时代,先民已开始烧造陶器,且五千年来持续发展成为我国陶瓷的重要产区,汉代的墩窑发展成为唐代龙窑。它充分利用当地的物质材料,成本低、产量高,是几百年来理想的窑炉。紫砂古龙窑,俗称大窑,专业性强,体积比大缸窑还大,组织管理体系严密。
早期紫砂,因置于陶缸中搭烧,尚位形成紫砂专业炉窑。清代中期,宜兴蜀山已成为紫砂陶生产的中心。1920年蜀山由北向南排列有七座紫砂龙窑,即工厂窑、永安窑、仁美窑、太平窑、龙康窑、新窑、品胜窑。其中以蜀山南边的品胜窑最佳,烧窑时受季风影响小,有59孔鳞眼,长达七十公尺。
1960年紫砂龙窑因燃料茅柴紧缺。随着科技进步,由倒焰式方窑和园窑替代。1962年结束了紫砂古龙窑的历史使命。
二、龙窑结构
龙窑建在依山傍水的斜坡上,窑基牢固,省工省钱,降低搬运费用。结构有炉头、窑身、窑背、窑底、鳞眼、户口、烟囱、窑间组成。筑窑材料都取于:黄龙山的黄石,太湖头的白土、黄砂、土砖。燃料取当地川埠查林山,洑山黄川山的茅柴松椿及少量麦杆。
(一)、窑炉头
在窑体的下端,约有二间房屋,供堆放松椿、什物、司炉之用。由火膛、炉条、风眼、挡火墙,与窑体相通。它以松椿为燃料,点火生温,清除窑内坯体中的水份,由小火、中火、大火温度升至800℃左右,约烧8~10个小时,完成陶瓷予烧阶段,即可上鳞眼(投柴孔)逐级而上,完成烧成工序。
(二)、窑身
窑身是龙窑烧制紫砂器的载体,用小土砖倾斜竖排,白土作沙浆构筑。窑身坡度按烧成曲线设置,炉头至第一户口(装窑掇罐人员进出口)坡度稍大,逐渐趋向平缓。窑身中部,特别高大,横向装3只掇罐为2.4公尺,窑体高11只五寸掇罐,约高2.6~2.8公尺。二排掇罐间设置一对鳞眼洞(投柴孔),以窑户口为界,分下段、中断、上段,坡度在10~23度之间,状似穹形隧道,投柴孔下部称为窑墙,用砂土掩埋,起保温和强化窑体的坚固性。窑底立面呈弧形,中间高,靠窑墙的两边低,用太湖边香山砂铺平窑底基部,以八脚骑缝的陶砖排列,将砂嵌平严实。此项工程,每隔数年就大修一次,称“铺窑底”,由装窑师傅完成。窑底表层整洁,窑底块不可破损,坡度和曲面适宜火道通畅。在装窑时,用刹脚石(钵罗叠三脚支撑点),承受11只装满坯件掇罐,经高温烧成而不变形。窑背呈拱形,为车墙两墙人员来回走动。烧窑时放置火叉等烧窑工具。阴雨天可堆放松柴,利用余热烘干,十分坚固。紫砂龙要体积庞大,无挡风遮雨的雨棚,窑的坡度大,运输走道若之字形,窑体两旁成年累月的窑垃圾,堆积如小山,其中有各个时期的紫砂残片留存。
三、紫砂行业分工
紫砂行业以“窑”为龙头。陶业生产的大体分工为:挖泥开矿宕户,供燃料的山户,驳船运输的船户,加工练泥的磨坊,成型制作坯户,掌管窑炉的窑户,窑头搬运工,装窑、烧窑工,销售窑货的商户,陶刻装饰刻字先生,紫砂陶上釉的釉炉工等等。待遇最高的算装窑、看火师傅。
开矿挖泥宕户雇工,寻到泥矿塘口,向山腹坑道式,或明塘式,用肩挑人扛,油灯照明的开挖方式紫砂泥,产量甚低。以1957年到1985年的采掘统计数,紫砂泥仅占3‰~4‰。紫砂泥较珍贵,依品质而论,烧成紫红色的为红棕泥,烧成暗黯色的为青泥,上等的为天青泥,质地纯净,紫中泛兰,色泽古雅。因产量甚少,70年代初添加微量的锰粉成为拼料紫泥,即追求上等青泥的效果。紫砂泥产于甲泥层中,时隐时现,差的称红皮龙,叫野山红泥,产于地表。矿底层称底槽青泥,矿土中散落云母结核,上等紫砂壶才采用此砂土,磨坊制泥户将此配比多少来论紫砂泥料的品质。民国初年紫泥烧结温度稍高,表面铁质斑点较多,故采用本山绿泥作化粘土,涂饰花盆花瓶表面进行陶刻装饰。
本山绿泥、大红泥,赵庄红泥产量甚少。一般艺人专门请开矿的塘户留心采掘,价格比较昂贵。紫砂均以家庭作坊形式生产,从泥料到烧成组织严密的一个群体。
四、制坯工人
“白甀家家哀玉响,青窑处处画溪烟。”蜀山、川埠、潜洛、牛毛圩、西望圩一带,农忙务农,农间制坯,半耕半工的制陶人家。制作坯件由窑户收购,论件计酬,品种均为日用大壶,如寿星壶、洋桶壶、龙蛋壶等,以及小茶馆用的贡灯贡壶类。上等茶壶均为有名气的工匠制作,均以家传师承,受雇于窑户,在作坊间制作,或在家中制作特定的制品。如鱼化龙壶、传炉壶、柿子壶等。所用工具极其简单,均由制坯户自行配置。制坯的泥料均由本人锤炼,从磨坊购生泥平铺在泥凳上。将制坯剩余的边角泥料,经润湿后俗称“熟泥头”,以生泥六成,熟泥四成搭配,用木制榔头重叠锤炼。一般需十二遍左右,每次150斤左右,练成的泥,光润若油脂,若偷懒,可塑性差,制成坯件会出现气泡或开裂现象。成块熟泥须放在套缸内陈腐3~4天即可使用。其它各色泥的配制亦用此法练泥。
捶泥一般由徒弟或帮工的妇女操作,其劳动强度很大,延续至1963年,由湖南礼陵产的真实练泥机所取代。(未完,待续)
五、窑场事务
窑务工种包括制掇罐(匣钵)、套坯、削掇罐、装窑、提户口、卡脚石、涂沙、封鳞眼、封户口、值窑、烧窑、看火、开窑、搬运、掳窑、打杂分散工等。这些工种都特定在一岗位上,为工序进程、相互卸接,缺一不可。运作时密切配合,动作敏捷,尤如特技,丝毫不差。以每一窑次计算报酬,一班人马巡回式的受雇于窑户,包窑户之间。窑头的烧成质量,全凭他们的丰富经验,稍不留神,出现黄窑(欠火)、倒窑、破窑,后果不堪设想。
紫砂龙窑的窑位攸关产品的品质,装窑大师傅安排掇罐布陈十分关键,就龙窑全局看,中段位置最佳,窑烧到此位,升温平稳,窑体压力正常。罗叠掇罐,刹底脚石,须对准鳞眼洞。倾斜角稳且直,安排好火流的间隙。由窑烟囱部位向下一臼一臼地平列罗叠装窑,横向三只一排,从向上下对直。装六臼掇罐称为一节窑。窑墙这排掇罐称“起皮”,易受窑墙影响,容易生烧欠火。与此相直排的掇罐称为“满火”,它不光受窑墙的影响,但受柴火烟气熏烤,特别在刮风下雨之际,火焰达不到烧结温度易生烧。两对鳞眼相对投柴烧窑,两墙火温稍有偏差,极易产生色泽不匀现象,烧之过急则烧老,产生气泡而报废。靠鳞眼中间这一排,座置最佳为“明灶”、“暗灶”。明火烧成的气流稳定,氧化气氛高,上等产品和高价值的产品均占此位。最佳的掇罐在罗叠的中间,即11只掇罐的5、6、7、8、9之间。所支付的窑资较大,特艺产品都选在此,均由包窑户裁定方可。
值窑师傅是窑场领班,所有涉及的杂务均由其处理,负责装满窑后的窑户口的砌封、鳞眼的遮盖,烧成后逐级而上,此时鳞眼(投柴孔)须及时堵封,一是保持窑内正常压力,二是防止窑眼漏风,影响产品质量,经常性巡查,防止发生产品的窑裂现象。烧窑结束6个小时后,值窑师傅适时打开鳞眼及户口,由小逐渐增大,让窑内温度降低。主要职责是待装窑结束后,户口、鳞眼封堵完成,柴草备足的情况下,准备点火生温,并在龙窑背上第一个鳞眼洞边的窑墙供祭窑头菩萨,点上香火,供上酒菜,以保佑烧窑太平无事,完满烧成。
值窑即烧炉头、点火,逐步循序升温,快则易产生坯体的爆裂,慢则费工费燃料。炉头内用柴火点燃松椿,从夜间一直烧到天亮,龙窑位置荒野,每座窑都由专人掌此,所以对窑性比较熟悉。烧成中焐灰烧法,将半生半熟阴阳胎的砂器,变成黯黑色微微泛出兰光的焐灰茶壶变为名器。三十年代范大生的合菱壶,程寿珍的掇球壶,千中难一,风险重重,视为珍宝,正是烧炉头的值窑工发明。
烧窑工,经炉头值一整夜,接近烧成之际,窑内火焰始发白,不再有青烟冒起。此时,包窑主、值窑人,烧窑一班子8个人扛着火叉,火打、柴啄子上窑。看火的师傅亦上窑,开始发号施令。搬运工6人,在窑墙两旁堆满柴草,每墙3人轮番作业,每趟肩背七、八十斤柴草,上下奔跑,平素烧一窑需三、四百担,阴雨天则更多。从850℃上升至1000℃时,就可以上烧第二孔。每孔约烧15分钟左右,自炉头算起向上四对鳞眼,即可正式烧制产品,火温升至1150℃,这为予烧阶段。烧窑工双手握着丈余的火叉,不停地向投柴孔叉柴,助手持柴啄,勾住茅草提供烧窑工投柴,投柴时两边兄弟相互照应,密切配合,合力控制火温。烧茅草时,须有一番绝技,先将柴草送至窑掇罐的中部,火焰刚好将上部掇罐烧清,随火焰的重力产生气流,升温至上千度,正是千度成窑之际,最后柴草落入窑底而烧尽,头脚温差恰到好处。看火先生是紫砂烧成的特有行当,最高的权威,都得听从指挥,一般为祖传或有文化懂窑场的人士担当。掌握晴天、雨天、阴天、月夜、暗星夜时窑内火温的变化,看火若出差错,轻则陪款,重则失去威信,丢了饭碗。两墙烧窑师傅须同步同行,若发现对方尚欠火温,即吆喝一声“挑高”、“下部烧起一点”,若窑底有轻灰,则要用“火打”工具捣清,以防掇罐烟熏使产品发黑而色泽不匀。
烧制紫砂龙窑比日用陶缸窑复杂得多,窑内产品有紫泥、青泥、红中泥、本山绿泥、段泥、赵庄红泥等等,吃火度都不一样。装窑的位置与烧窑的火候密切配合,包窑户与看火先生都在互相关照,以防万一有闪失。烧窑时勤为本,小心把柴草折开,一小把一小把地往鳞眼洞中送,火叉准确地挑起,使窑墙中间着火点高,氧化气氛好,很少积灰。烧制的产品色泽明丽,表面细润呈现出紫砂陶特有的水色。通常少量的红泥水平壶,在上段近窑烟囱部位,红泥较嫩,烧成温度仅为1080℃,龙窑经下段几十个鳞眼烧制,窑体气流冲力甚大,烟囱升起的火光充天,映红大半个山坡,这烧制法俗称“映红泥水平”,烧成越快越好。于是聪明的窑工用麦杆作燃料,时约七、八分钟,一般烧窑近至天亮,烧红泥水平壶正得时宜,朱红泛紫娇艳若美人。
紫砂龙窑烧止最后一孔鳞眼,整个窑务即将完成,龙窑烧火熄火称“落山”,此时值窑师傅最忙,将多余柴草归堆存放。把烧窑火叉、火打、柴啄、风帐等工具收拾至窑间。并检查每一孔“鳞眼”、“户口”有否裂缝,并用泥沙涂好,以免掇罐破损,产品因风而报废。
紫砂龙窑,间时一年四季太平窑,平均每月烧一~二窑,紫砂产品以大宗日用品为主,称“粗货”,供江浙一带农村使用。供茶馆用的茶壶称“细货”,占10%左右,特种紫砂工艺品甚少,往往不至千分之几。名人之作订购后,往往延揽数月才交货,坯件交“包窑户”承办烧制,其他人不敢代劳,并须承担昂贵的装窑,烧窑所支出的费用。
六、紫砂古龙窑生产的特征
1900年至1934年间,宜兴蜀山紫砂古镇,地处水乡泽地,交通便利,商贸云集,百业纷呈,陶器店达21家。蜀山有东坡书院,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向往之地。当时陶刻艺人来自浙江、安徽,与当地书画家交融,创造紫砂陶刻新局面。彩釉艺人来自江西景德镇,为宜兴紫砂陶添彩,俗称“炉均釉”,成为南洋最受欢迎的紫砂器。
宜兴紫砂工序复杂,烧制的成品率很低,达60%已属上等好窑。产品的缺陷有泥料中的铁杂质,搬运过程中的擦伤和破损,烧制过程中的欠火和烧老,制作过程中的开裂等等,所以正货即色泽光纯无损伤,制作精致价值高,次货产品有缺陷,即色泽不匀,口部底部有残损,局部有细小的窑裂等,以正货的八折,对折计算货款。
宜兴紫砂在古龙窑中烧制,历时几百年,已走完了辉煌的历程,生产的紫砂器十分珍贵,是当代摹古模仿不了的。判别陶瓷的重要特征,关键是寻找窑口,下列说明紫砂古龙窑生产的特征:
1、宜兴紫砂陶生产纯属手工状态,所用的模具为紫砂陶模 ,粘接脂泥原始痕迹明显。所用的泥质优良,有别于陶土,紫砂颗粒明显,色泽单纯,无着色添加剂。
2、宜兴紫砂龙窑以生产大众生活实用品为主,品种仅几十种,相对单一。上等的茗壶占整个龙窑生产的千分之一、二左右。名家的出现是机遇和上流人士推崇的结果,每个名家经历都有一个故事,作品随当时、不是人们主观臆想的。从横向历史的制作技艺看,便可分出真假。印章字款比较讲究,多用名人赠予的石章、骨章。紫砂艺人十分珍惜,极少乱用,印章残缺,可理出作品的前后。体现作者对艺品的负责精神。
3、紫砂龙窑生产的茗品,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和人文价值。作者多以把握壶艺的气质为时尚。工细精巧仅是技术功力,内含韵味是赏壶的主题。仿制品、赝品特别注重工艺技巧,可达到无可挑剔的程度。成功的紫砂器,不管紫砂艺人到何地制作,半成品都要到宜兴紫砂古龙窑内烧制,否则就如玉成窑、苏州窑、山西窑的产品。
4、紫砂古龙窑出产的作品,清末明初期间,十分注重紫砂陶刻的品味,制壶称佬,但刻字称先生。所刻书画都签署作者的字号和干支年代,是可掌握实物的源由。商家的出品亦署店号,且铭刻随时代而变更,排比即可判定作品的年代。
5、制作名品的工匠受行会的限制,制壶、制瓶、制盆专人专行,等级分明,上品与普通产品绝不类同。故如现代的职称一样,名家仍是极少数,以壶论壶,可究明白。
以上几点,有请热心于紫砂的同仁共同探讨,借此抛砖引玉。
上一篇:
宜兴红茶甲江南
下一篇:
怎样品大红袍
【字体:
大
中
小
】
回目录
客户服务信箱:
[email protected]
客服热线:13182089268
地址:江苏省宜兴市丁蜀中国陶瓷城 销售咨询 QQ:80876866 邮编214200
页面执行15.625 毫秒
Copyright ©
紫砂壶茶具批发 2012
专业紫砂网站
网站地图
sitemap
紫砂壶网系统菜单
欢迎您光临紫砂壶网!
免费注册会员
回到上一页
回到顶部
回到首页
付款方式
购买帮助中心
紫砂商品搜索
新品上市推荐
紫砂壶网简介
我要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