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来自《中国陶瓷》上海古籍出版社 潘先铭主编
这部书对宜兴紫砂陶器的介绍不多,以下是一些共通性的东西,毕竟,紫砂也属于“中国陶瓷”,希望能对大家深入认识紫砂有所帮助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关于制陶粘土与羼和料
粘土是由地壳表层的岩石风化分解而成,属于含水铝硅酸盐矿物,粘土的主要成分是硅和铝的氧化物(SiO2Al2O3),此外,还有铁和钾、钠、镁、钙、钛的氧化物。因为这八种元素占地壳总量的97.13%,其它元素只占2.87%,所以,这八种元素又称造岩元素。这八种元素也是烧制陶瓷经常涉及的原素,所以烧制陶瓷器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经人工高温将粘土还原为“岩石”。这八种元素中,铝、硅成分是陶瓷的骨架材料,其余钾、钠、镁、钙、碱土金属氧化物属于易熔和助熔材料。铁钛氧化物在烧制白陶和白瓷时起呈色作用,含量愈多,则呈色愈深。我国著名的宜兴紫砂器就是用一种名为“紫金土”的粘土烧成,其氧化铁含量在10%左右。
粘土在湿润含水状态下一般即具有可塑性,在高温焙烧中又有固定成型的烧结性。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,粘土中的易焙物质开始熔化成液填充到未熔颗粒之间的孔隙之中,使陶坯体积收缩、密度提高。在气孔率达到最低值、密度也达到最大时,称为烧结状态,这时陶器本身也变得致密坚实。烧结温度因粘土化学成分不同而不同,一般在1000度以上。因烧成温度不够而没有烧结的陶器,其吸水率一般高于烧结陶器的10%左右。
为了改善粘土原料的工艺性能,我国古代先民还有意识地在粘土中加入砂子、稻壳、贝壳屑等,通常把这类加入物称为羼和料。这些羼和料在陶坯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中,起着降低陶坯变形与破裂的作用。砂子(石英颗粒)也较一般粘土更耐高温,因此,砂质陶器又常用作炊具。
关于烧成气氛
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一般是稳定的,但在陶窑内点火燃烧后,在窑炉内部形成一个与外界不同的空气部分,一般称为气氛。窑炉燃烧实际是一个高强氧化过程,进入窑炉空气中的氧,因氧化木柴中的碳而消耗,碳经强烈氧化后就成了灰烬。若通风不畅、供氧不足,窑炉中就会有较多的一氧化碳(CO)产生;若供氧充足,木柴燃烧时就会有剩余游离氧存在。现代陶瓷工艺学通常把游离氧小于1%、一氧化碳含量在2-4%的窑炉气氛称为“还原气氛”;游离氧含量为1-1.5%时称为“中性气氛”;游离氧含量在4%以上称为“氧化气氛”,而达到8-10%时则称之为“强氧化气氛”。
在不同的气氛中,陶坯中所含的铁有不同的呈色:在氧化气氛中呈铁锈黄或红色,因陶土中氧化铁(Fe2O3)含量多少而有深浅不同的呈色;在还原气氛中则呈灰黑色,如同锻铁时锤下碎屑(一氧化铁)的颜色。在还原气氛中,陶土中的氧化铁以一价铁形态(FeO)存在,一价铁有较强的助熔作用。
对紫砂泥品质的鉴别相当复杂,紫泥确实是得天独厚的制陶原料,它在成份上俱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。紫泥主要矿物为石英,粘土,云母和赤铁矿,并具有适中的紫泥的矿物组成。合理的化学,矿物,颗粒组成使紫泥俱备了可塑性好,生坯强度高,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。 紫砂的泥料并不是一开采出来就可以用的,而是经过提炼,淘洗,过筛等诸多任务,因此一块好的泥料其质地,颜色必定很均匀,体现在成品上则是颗粒匀称,颜色纯正无杂质,比如有不均匀的黑点,白点就不是好泥,有行家说,紫砂紫砂,重的就是“砂”。砂好,做出的壶质地,胎骨必坚,色泽必定匀润,壶身一定悦耳。上好的矿砂百十斤仅能提炼出六七斤原料;优质矿产于宜兴地下100—200米深的地壳中,沙粒匀称,色泽一致,粘性强。提炼淘洗是保证颜色纯正的前提,提炼前先要经过粉碎,经过提炼淘洗去掉一些铁质,石灰岩,玄武岩等等杂质。 这里有一点要说明,有时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,制作者会人为地加入一些与生泥相同或不同颜色的生泥或熟陶碎片,颗粒或粉末,以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评论:
一直觉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元素都是相同的。比如说,紫砂泥料的提炼工艺实际上和墨、茶、琴的制作工艺就很类似。
先说墨。简单说,墨的制作工艺中有一步就是要将调好的墨泥放在墨墩上,用大锤翻打。墨是“轻胶十万捶”,翻打次数越多,墨的品质就越高。晾墨时,墨块要放置在透气性很好的木架上,晾墨房要求透光性好,对温度、湿度要求也很高,晾晒长达几个月,以春季最佳。
传统的制茶工艺程序也是极其繁琐的,但是繁琐的步骤保证了成品的品质。现代机器的使用大大简化了制茶工艺,但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牺牲了成品的质量。
再说古琴的制作,琴身木材方面也要完全让其自然晾干,心急不得。
凡此种种,都与紫砂泥料的提炼相通。现代紫砂制作,为提高产量,也大规模采用机器,从采矿、提炼直到最后的烧制,像以前的龙窑现在有的也被电炉代替,这种工业文明的介入,使得今天的紫砂在一定程度上就失去了它的原味。
好的泥料烧成后就像熬好的米粥,虽然也能看出颗粒,但却给人温润细腻的感觉。不好的料子烧成后,就像只煮了5分钟的稀饭,水还是水,米还是米,颗粒感强,给人生涩粗糙的感觉。
昨天贴上来的《中国陶瓷》里的内容不知各位壶友是否看过,里面谈到了真正的紫砂原料应当包含的成分,以前我贴上来的王奋良的单环,壶身可明显看出石英的亮点,而双线竹鼓与丰润这两把吴志强的作品我贴过两张微距,从图片上也可以看出铁质熔点的存在。
《中国陶瓷》中说的气氛,与窑变以及成品的呈色都有密切的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