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砂陶艺茶艺相关知识(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出处)    
【字体: 】    回目录 

“石瓢”琐谈

点击进入节日礼品推荐

   “石瓢”最早称为“石铫”,“铫”在《辞海》中释为“吊子,一种有柄,有流的小烹器”。“铫”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,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《试院煎茶》诗:“且学公家作名钦,砖炉石铫行相随”。苏东坡把金属“铫”改为石“铫”,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。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,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、铁器皿味道好,于是他就地取材,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“流”(壶嘴),又有“梁”(壶提)的砂陶之“铫”用来煮茶,这“铫”也即后人所称的“东坡提梁”壶,这可谓最早的紫砂“石铫”壶。

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,至陈曼生、杨彭年时期,已有了很大的变化,更趋向文人化、艺术化。“曼生石铫”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,重心下垂,使用稳当,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,出水畅顺,壶身呈“金字塔”式,观赏端庄。“曼生石铫”与“子沾石铫”相比,虽同为彭年所制,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,后者则刚烈而古拙,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。

  如今,大凡以“石瓢”命名的紫砂茗壶,都是古今紫砂壶艺家的经典之作。诸如:杨彭年与陈曼生合作弧曲的“曼生石瓢”,与瞿应绍合作直坡面的“子冶石瓢”,与朱坚合作虚盖的“石梅石瓢”,顾景舟与吴湖帆、江寒汀合作,极具现代审美的“景舟石瓢”等。各家的“石瓢”尽管面貌稍有差别,但其身梯形、底置三足、其盖桥钮却是构成“石瓢”的基本要素,也是当今壶艺家给砂壶命为“石瓢”的主要依据。
  那么,当年杨彭年与陈曼生合作制作的这种紫砂茗壶,是否就以“石瓢”命其名的呢?
  在有关“曼生壶”的史料中尚未发现有“石瓢”的记载,倒是在一具既符合上诉“三要素”又在壶腹镌有铭文的紫砂壶上发现了曼生为此壶的命名。该铭文七行十四字:“不肥而坚,是此永年。曼生作瓢壶铭。”这就是说,这种砂壶最初的称谓是“瓢壶”而非“石瓢壶”。
  陈曼生缘何以“瓢”冠以此壶之名呢?笔者认为:在各式“曼生壶”中多有以葫芦为原形的铭壶,如:葫芦壶、匏瓜等。葫芦是一种一年声草本植物,其果实有呈“8”字形,有呈梨形,民间将果实之干壳或纵向剖开两半或横向截去部分,便成了盛器,亦即瓢。陈曼生可能就是依据后者葫芦瓢的原形设计壶形而将此壶命为“瓢壶”的。当然,为使用方便实用,成型的瓢壶与原形相比,在形态上已经有了很大变化,如为方便提盖子,便于清理茶渣,壶盖为压盖,壶口为阔口;为使用摆置稳当,壶身上小下大更加夸张,使重心下垂。不知这样的推想是否有点道理。
  “瓢壶”何时改称“石瓢壶”?有文章说,“这应该从顾景舟时期说起,顾引用古文‘弱水三千,仅饮一瓢’从而改称‘石瓢’,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”;又说“陈曼生与朱石梅分别在其参与的瓢壶铭文:‘煮白石,泛绿云,一瓢细酌邀桐君’和‘梅花一瓢,东阁招邀’也是顾老为之更名的直接依据。”根据这位文章作者提供的资料,笔者左思右想也看不出顾景舟先生引用古文“弱水三千,仅饮一瓢”是改称“石瓢”的缘由。
  “弱水三千,仅饮一瓢”,语出《红楼梦》第九十一回,“……宝玉呆了半晌,忽然大笑道:‘任凭弱水三千,我只取一瓢饮。’黛玉道:‘瓢之漂水奈何?’宝玉道:‘非瓢漂水,水自流,瓢自漂耳’……”从此,此语成为爱河情海中的一句套话,意思是说“世界上可爱人的有许多,而我只爱一个。”男女之间信誓旦旦,开始表示爱情的专一。就凭这样一句古语,笔者实在找不出与“石瓢”,特别是“石”之间有什么关系。
  不过笔者从曼生石铫壶上的一则铭文却得到了一点启示。
  石姚壶铭文曰:“姚之制,抟之工,自我作,非周穜(周,字仁熟,宋泰州人,元初苏东坡举其为郑州教授)”,铭文的意思是说,石姚壶的制作是用紫砂泥抟制而成,这是我们自己制作的紫砂壶,而不是周那时候制作的那种石姚。周那时是什么样的“石姚”呢?未见遗物,不得而知。但周曾赠苏东坡家藏石姚壶,这是什么样的一种“石姚”呢?我们从苏东坡的《坡公谢周仁熟惠石铫》诗中可以得到一点相关的信息。诗云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铜腥铁涩不宜泉,爱此苍然深且宽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蟹眼翻波汤已作,龙头拒火柄犹寒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姜新盐少茶初熟,水渍云蒸鲜未干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自古函牛多折足,要知无脚是轻安。
  苏公的这首石铫诗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:周惠赠给苏东坡的这柄石铫壶的材质既不是铜也不是铁,而是颜色较深的,导热性差的石材,因为茶汤已经煮沸,而“龙头拒火柄犹寒”。作为吊在炭火上的烹煮器具,“铫以薄为贵,所以速其沸也。石铫必不能薄而砂铫尚焉”(清·震均《茶说》)。紫砂泥经高温烧结,其坚硬如石,将紫砂铫命其名为“石铫壶”当在情理之中。依次类推,将紫砂“瓢壶”改称为“石瓢壶”也是可以理解的。尽管“铫”与“瓢”的历史情况不一样。
  在曼生之后的同治、光绪年间,还出现过一种名为“石瓢”的紫砂壶。上壶出自制壶艺人王东石之手。
  王东石(1875-1908),浙江人,此人造壶得古法,刻工精细。他所制作的“石瓢”壶,状如瓢虫,中腹纵径将壶身一分为二,恰似虫翅,钮漏双孔,肖状虫目,紫铜色泽与虫色相似。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壶身有海派大画家任伯年的铭文书法真迹:“石瓢。光绪己卯仲冬之吉,横云铭,伯年书,香畦刻,东石制,益受先生清玩。”横云为海派画家胡远,曾请东石在家中制壶。胡与任伯年关系甚密,经常往来,两人皆热恋紫砂壶。东石制壶,请任伯年题写铭文是很自然的事。由此可知,胡远为此壶命“石瓢”之名,由任伯年书写。由于是任伯年的真迹,此“石瓢”就显得更加珍贵,其知名度也就更高了。
  由此可见,“石瓢”的命名说法多多,究竟来源如何?“琐谈”只是作为引玉之砖,希望听到业内行家或文化人士的真知灼见。



上一篇:    关于紫砂泥料及烧制的基础知识

下一篇:    闲聊手工壶
【字体:  回目录


客户服务信箱:[email protected]    客服热线:13182089268 
地址:江苏省宜兴市丁蜀中国陶瓷城    销售咨询 QQ:80876866   邮编214200   页面执行46.875 毫秒
Copyright © 紫砂壶茶具批发 2012 专业紫砂网站 网站地图 sitemap
紫砂壶网系统菜单
欢迎您光临紫砂壶网!

免费注册会员

回到上一页
回到顶部
回到首页

付款方式
购买帮助中心
紫砂商品搜索
新品上市推荐

紫砂壶网简介
我要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