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 叶寒如雪
之前已经写过一篇关于茶的文章。
这一篇,也和茶有关。然而,这一回谈的既不是茶的历史,也不是茶的品种,更
不是茶的妙用。这一回要谈的,却是盛茶的器皿,紫砂壶。
饮酒,当用酒器。自古以来,盛酒的器皿数不胜数,从商周时期的角、觚,到战
国时期的羽觞,到唐宋时期的盅、盏,再到如今各式各样的瓷杯、塑料杯,酒器
的变化之大,直教人惊叹。
喝茶,则当用茶器。只是,茶器的变化却远不如酒器。或许,这和古人高雅的情
操有关。酒之一物,上到阳春白雪,下到下里巴人,皆可以饮用。而茶则不然,
饮茶,也懂茶的,大多是文人雅士。他们对于喝茶,是极其讲究的。在《茶经》
里,陆羽列举了二十四样和烹茶、饮茶有关的器具,可谓精细。
如果把茶比作整个唐朝绚烂的诗文化,那么这些茶器则是唐朝诗文化里各位诗家
缤纷多彩的诗文。如果说,有一样茶器能够拥有《春江花月夜》那种“孤篇压倒
全唐”气势的话,我以为,是紫砂壶。
紫砂壶的历史不大久远,至少,不能和斝、尊、觥这等古老的酒器相比较。然而
,它虽为后起之秀,却独领风骚。茶坛有了它,茶的清香从此便不再断绝,甚至
,远胜从前。
据说紫砂壶的制成,需要三种泥土,紫泥,绿泥和红泥。红泥我倒是有幸见过,
却不曾见过绿泥和紫泥。然而,单从文字来看,却也能从中窥出此泥的一二容光
。原料便已如此独特,用以制成之后的紫砂壶可见一斑。
大凡独特典雅的东西,始终都会和文人搭上关系。紫砂壶也不例外。如果单单只
是一把紫砂壶,那它绝不会有如此盛名。但是如果是一把集文人的诗、书、画、
印于一身的紫砂壶的话,那即使它不想有如此盛名,便也难了。
梅尧臣先丢下一句“小石冷泉早留味,紫泥新品泛春华”在紫砂壶身上;欧阳修
跟着丢下一句“喜共紫瓯吟且酌,羡君潇洒有余清”在紫砂壶身上;郑板桥按捺
不住,也跟着在紫砂壶上刻下“嘴尖肚大耳偏高,才免饥寒便自豪,量小不堪容
大物,两三寸水起波涛。”这样的诗句;就连帝皇之尊的乾隆,也被紫砂壶所吸
引,为其题下诗句,诗云:“锦校不藉无孙掷,练影中堆万簇花。设与水仙作春
波,天边风月傲清华。”紫砂壶魅力之大,竟至于斯。
这些人都是品过香茗之后,赞一句紫砂壶便不再多言,而苏东坡却不同。他品过
香茗之后,也赞一句紫砂壶,然后,居然自己也动手制作起紫砂壶来。可以说,
如果没有苏东坡,那么,在紫砂壶的丛林里,便会少了一种绝世茶壶……东坡提
梁壶。
用紫砂壶来泡茶,茶水自当清新酥人。而用诗文其外的紫砂壶来泡茶,茶水更是
香气袭人,闻者心醉。少了诗文,紫砂壶不会如此典雅;少了紫砂壶,诗文也不
会如此清香。正是因为两者的共同存在,中国历史上才会多出了这一种浸着文墨
书香的茶壶,也多出了一种浸着佳茗清香的诗文。
一把紫砂壶,一卷诗文,它们打动的,是整个江南的文人;一壶茶香,一卷墨香
,它们熏醉的,却是整个古典的中华。